找到相关内容668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佛珠为何是一0八粒?有其渊源吗?

    佛珠是记数修行用的道器,没有特别的神秘感,后人逐渐加以严饰,品质种类极多,出家行者佩带身上更能显得身教庄严殊胜。 一0八粒的佛珠由来是这样的,人有六根,日夜时中,必定要接触到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之境,即是六根触六尘,一旦触六尘,当下即产生六识,六根六尘六识,合为十八界,是三界(梵语trayo dhatavah)内的生死根本,应离三界,故乘以三,即成五十四,五十四是自度自利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9464280684.html
  • 净土三经的特别提示

      净土三经的特别提示   大家都知道,净土三经就是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和《阿弥陀经》。就在净土三经之 一的《无量寿经》里,佛十分明晰地指出:   ‘如来以无尽大悲,矜哀三界,所以出兴...才是佛所说的‘真实之利’呢?综观净土三经之内容,我们不难发现:向世人推介阿弥陀 佛和他的极乐世界,以使一切世人都在此生中,了生死、离轮回、出三界、生净土、成佛道,即是 佛所说的‘真实之利’。  因为: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351355.html
  • 问:既然佛教是“无神论”,为何还有众多神佛呢?

    色界、无色界“三界”的环境和生命均属业力的造化,故说“三界唯识”。   “三界唯识”的“识”是指众生的“意识”,因为造业离不开意识,所以只说业的主体意识,不说业力——这是中观家对“三界唯识”这句话的解说,唯识宗对“三界...

    佚名

    无神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2/21343132423.html
  • 印光大师为何推崇

    是要出离三界,太上感应篇的天地神明,尚未出离三界,怎么值得我们尊敬呢?”不错,佛法是要众生出离三界,印光大师是一位杰出的高僧,一生说法弘化,也是上承佛旨,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苦海的。可是我们要明白,这并不是教我们废弃三界的一切,或藐视三界的一切。我们学佛,在没有出离三界以前,还应尊重三界的秩序,遵守三界的法纪。倘若认为学佛可以藐视三界中的一切,那么请问:你在马路上行走,是否可以轻视交通警察是三界中的...

    唐湘清

    |太上感应篇|教育|印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21260822895.html
  • 读太上感应篇身心震撼

    佛教界第一流的高僧;他成为一代祖师,实非偶然。感应篇的特色,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为基础,发扬善恶因果的至理。   印光大师生前创办的弘化社,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应篇。或许有人要问:‘学佛的目的,是要出离三界;太上感应篇的天地神明,尚未出离三界,怎么值得我们尊敬呢?’不错,佛法是要众生出离三界;印光大师是一位杰出的高僧,一生说法弘化,也是上承佛旨,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苦海的。可是我们要明白,这并不是教我们废弃...

    唐湘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2582115.html
  • 《十地经》与《十地经论》的缘起观与唯识观之关系研究

    现前地的十种  平等性、 缘起的十种顺逆观察、 三解脱门之思想略见一、二(注 2  )。笔者在这里尝试以《十地经》的缘起观与“三界唯心”、“十二  支有依于一心”的唯心观之关系的思想课题为线索重新探讨...真心呢?还是妄心呢?“三界唯心”的“唯”是  “否定外境,肯定内识”呢?还是“遮离心之作者”呢?这些问题虽  曾部份地被传统佛教学者(地论宗)与日本当代学者(如板本幸男、  玉城康四郎等位)处理过(注3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5145441.html
  • 唯识就是唯心吗?

    不能指出一个究竟的归路,仍不免令人有彷徨之感。   至于佛教的唯识论呢,虽讲“三界唯识”,三界之内的万事万物,均由八识所变,一切的物象一一器界,均是八识的相分——现行,但是并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切众生,三界唯识,是说三界之内的一切现象,是由三界的众生各自的共八识共同所变,也就是三界众生的共业所变,这里所称的八识,不仅是指的当下的心识,而是包括了...

    佚名

    唯识|唯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1956071912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唯识就是唯心吗

    不免令人有旁徨之感。   至于佛教的唯识论呢,虽讲‘三界唯识’,三界之内的万事万物,均由八识所变,一切的物象──器界,均是八识的相分──现行,但是并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切众生,三界唯识,是说三界之内的一切现象,是由三界的众生各自的八识共同所变,也就是三界众生的共业所变,这里所称的八识,不仅是指的当下的心识,而是包括了无始以来的业力所薰的心识,由于业识的现行,便成了八识的相分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355711610.html
  • 唯识就是唯心吗?

    讲「三界唯识」,三界之内的万事万物,均由八识所变,一切的物象──器界,均是八识的相分──现行,但是并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切众生,三界唯识,是说三界之内的一切现象,是由三界的众生各自的八识共同所变,也就是三界众生的共业所变,这里所称的八识,不仅是指的当下的心识,而是包括了无始以来的业力所熏的心识,由于业识的现行,便成了八识的相分,成了三界的现象,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。我们的世界,物质是由同界所有众生的八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5540547.html
  • 菩提道次第简述

    恶趣的苦还不知怖畏,就更不能厌三界苦,勤求出离,所以最迫切的,也是浅易的,应当先修下士道。修下士道中,若贪着现世五欲,于后世的安乐就不能起猛利希求,于三恶趣苦也就不能生真实怖畏,所以先应思维人身无常,才能怖畏恶趣,由怖畏恶趣,才能至诚地皈依三宝,深信佛说因果道理,止恶扬善,由此才能远离恶趣。  仅修下士道,虽能生人天善趣,终不能脱三界生死轮回,因此,应进修中士道。先思维生死总别过患,对三界生死生厌...

    法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61755523.html